楷模档案

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中国海南文昌。“饮水要思源,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根”这是林秋雅尝尝挂在嘴边的话。自2000年第一次回到祖国后,便下定决心改善故乡现状,推广中国传统文化。2001年代表马来西亚武术总会参加海南三亚首届太极健康大会,2002年,成为太极拳大师杨振铎首批入室弟子;2006年,槟城海南会馆140周年时林秋雅组织举办孙中山与宋庆龄的讲座会;2009年4月,林秋雅回海南参加“纪念海南南侨机工回国抗日70周年大会”;同年9月3日,在云南参加昆明市举行二战胜利纪念活动;10月下旬,组织与陪同南侨机工后裔陈达娅和陈勇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作8场巡讲。2010年,作为马来西亚槟城孙中山协会会长的林秋雅组织了“庇能会议100周年”相关纪念及研讨活动;

2011年11月,林秋雅组织中国南桥机工第二、三代共36名越洋赴马来西亚作5场访问、交流及图片展,同时寻访父辈居住地的历史踪迹。2012年,林秋雅同专家学者一行到厦门寻访马来西亚槟城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丘明昶的遗迹;2013年3月,林秋雅不遗余力地配合央视团队在马来西亚拍摄南洋华侨机工历史纪录片。


楷模小传

在诗人的眼中,乡愁,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的清远的笛声,是惆怅,是离别,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林秋雅的眼中,乡愁,是一次又一次苦中带甜的寻根,是奔走,是牵挂,是重拾海南历史与文化的足迹,难以割舍。林秋雅女士是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祖籍会文宝石村,多年来,她乡音不改,乡情难忘,一直关心故乡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自2000年第一次回祖籍国后,她决心要改善家乡教育基础事业落后的面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资帮助家乡的学校盖教学楼、建教师公寓。林秋雅说:“因为乡情在这里,回到家乡来之后,最初我在宝石村看到公养小学的建设设备各方面都非常不齐全,就出资捐助这间小学。”后来,林秋雅还捐助会文中心小学,为家乡文昌的教育发展做贡献。

这位年过六旬,优雅中略显柔弱的女士,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奔走在海外与祖国为华人筹划组织多种文化活动, “我是文昌市会文镇宝石村人,从出生就在马来西亚了。自2001年,我代表马来西亚武术总会,参加海南三亚的首届太极健康大会,参加者在万人太极晨练活动后,我以志愿者身份在申奥的长布条上签名支持北京申办奥运。当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是祝福、也是期待,更是一个梦:希望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从那年起,每年我都会回乡两三次。”离乡多年,林秋雅仍一字一句地用流利标准的海南话和海南日报记者交谈。会前两天,她刚刚回乡祭祖,又向乡亲学习制作文昌传统美食“笠”。学习这些海南本土的传统美食制作方法,林秋雅并不仅是自身的兴趣。在她的眼里,制作海南美食,是祖辈闯南洋时重要的养家糊口的手艺,这里既承载了父辈的辛酸,也承载了海南文化的传承,这是乡愁与寻根的担当。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林秋雅的父亲林熙锡从文昌会文镇宝石村远赴马来西亚讨生活,经历一番坎坷后,摸爬滚打,渐渐有了积蓄,随后涉足餐饮业、酒店业。林熙锡曾每月以叻币50元承租升旗山茶室业务,后创立乐山面包厂,生意红火。每年春节期间,槟城州政府赞助发动“新春街头庙会活动”上,槟城海南会馆即展览各种海南特产文献图片展,海南四大名菜文献及图片展等。此外,槟城海南会馆主办推广的“海南美食文化与义卖会”等活动还吸引了当地电视台的全程录制和众多华人的参与。“海南美食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我们不要放弃,也不能忘记。要用新的管理方式,把海南美食在海外打造成一个品牌。”林秋雅说。

在林秋雅的眼中,乡愁和故土的风物有关,和故乡的美食有关,但最能慰藉人心的是闪耀的文化符号。“宋氏家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举世瞩目的家庭,它主宰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对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产生重大的影响,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林秋雅边整理此次参加“宋氏家族精神遗产及其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厚厚一叠笔记边对记者说,这次参会受益匪浅,让她对于宋氏家族创始人宋耀如加深了解,并对他默默支持革命的事迹深受感动,回去后她要把资料整理让更多马来西亚华侨熟知这段历史。1965年,林秋雅在香港发现了“两个”重要的海南人:一是宋庆龄,一是红色娘子军。期间,她有幸与已故的民国著名漫画家黄尧交往,听黄尧说起这样一个关于宋庆龄的细节让她印象深刻:“上学的时候,学生们一听说宋庆龄来了,都要涌出去看她!”细细想来,宋庆龄在那个年代已然是“大明星”,而他们都是忠实的“粉丝”。

林秋雅对宋庆龄是非常敬重与敬仰。1974年,她将刚出世的女儿起名为“庆龄”。“我不奢求她有宋庆龄那么伟大,但是要让她学习宋庆龄身上的品质:爱国、优雅、谦逊,还有坚韧。”林秋雅说。林秋雅在宋氏家族中看到了良好的家风与坚守的精神。“宋耀如将子女送往国外读书,又教育他们学成回国,服务祖国,因此宋氏子女虽然久别故土,但是仍然心系家乡,这是值得我们尊崇的。”林秋雅说,很多在马来西亚长大的琼籍年轻人,已经对宋耀如其人十分陌生。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只关心自身个体的发展。“其实,宋氏家族精神价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代意义,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关心现今国与祖居国的命运。”林秋雅说,她时常告诉家里的几个孩子,既要学会求生技能,也要寻根问祖。

这种文化符号的寻根问祖,还在不断地扩展、延伸。2006年,槟城海南会馆140周年时林秋雅组织举办孙中山与宋庆龄的讲座会;2010年,作为马来西亚槟城孙中山协会会长的林秋雅组织了“庇能会议100周年”相关纪念及研讨活动;2012年,林秋雅同专家学者一行到厦门寻访马来西亚槟城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丘明昶的遗迹。让她记忆深刻的,是2006年那场在广东中山公园举办的“百年侨团群英会”。在那里,她亲手种下一棵唯一代表海南会馆的“思乡树”。“让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博爱行仁’的理念,在我们心中向下扎根,往上枝繁叶茂。”林秋雅说。

这几年,林秋雅一直在为“南侨机工”抗日历史组织系列纪念活动,期间,总有人好奇地问她,都已经过去70多年的事情了,你为何总是要提起,还要这么费力去组织活动?“当我们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日子,我们必定要感恩,因为那不是理所当然的,那是许多人付出和牺牲的结果。”林秋雅说。2009年4月,林秋雅回海南参加“纪念海南南侨机工回国抗日70周年大会”;同年9月3日,在云南参加昆明市举行二战胜利纪念活动;10月下旬,组织与陪同南侨机工后裔陈达娅和陈勇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作8场巡讲。2011年11月,林秋雅组织中国南桥机工第二、三代共36名越洋赴马来西亚作5场访问、交流及图片展,同时寻访父辈居住地的历史踪迹。2013年3月,林秋雅不遗余力地配合央视团队在马来西亚拍摄南洋华侨机工历史纪录片。

2013年11月12日,林秋雅专程到云南保山市,参加琼籍南侨机工翁家贵的百岁寿诞。“翁老出生于海南琼海,知道我是文昌人,特别喜欢和我说海南话。”林秋雅回忆说道。海南民间有一句俗话,“一年亲,两年表,三年不见了”,讲的是家族间感情一代淡过一代的演变历程。对于年轻一代的琼籍华人,林秋雅希望通过更多的寻根活动,让他们回祖居看看,那些古朴的乡村和奔腾的河流,那些父辈祖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些在文化版图上印下深刻烙印不能遗忘的历史。


楷模荣誉

2003年   马来西亚奥理会颁发的首届“妇女与体育奖”

2004年   海南文昌市人民政府颁赐的“椰乡赤子”奖

2005年   光华日报 巾帼奖

2005年   马来西亚奥理会 “妇女与体育奖”

2006年   海南省政府授予“赤子模范”荣誉

2007年  “ 第七届香港武术节”武术推广奉献铜奖

2011年   吉隆坡武术总会颁发“武术奉献奖”

2011年   荣获全球品牌联盟总会颁发的“金球金品奖

2011年   2010年度杰出文化人物奖

2012年   槟城州元首阁下封赐DSPN拿督


楷模事业

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       总会长

马来西亚海南联会妇女团        顾问

马来西亚槟城海南会馆          执行顾问

马来西亚槟城孙中山协会        会长

马来西亚七大乡团协調委员会    副主席

马来西亚杨式太极拳总会        会長

马来西亚槟城厨业联合会        永久名誉主席

马来西亚槟城歌乐协会          会长

马来西亚天后宫总会            副会长

马来西亚海南林氏公会          副总会长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              名誉会長

河南比干纪念会                名誉会長

海南省侨联委员会              顾问 

海南省海外联谊会              副会长

海南大学 理事会               理事

云南昆明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顾问

云南省侨联南侨机工暨眷属联谊会    名誉会长

云南省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    名誉会長

广东省南洋归侨联谊会        荣誉会长

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          名誉会长

新加坡武吉知马海南联誼会    永久名誉会


扫描访问手机站
联系邮箱
hrkmmrt8058@126.com
全国服务热线
010-5336805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通汇路18号
© 华人楷模名人堂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7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