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档案

胡华龙,马来西亚第四代华人,祖籍福建漳州诏安县,马来西亚槟城著名企业家,檀香山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2011 年,他洞察到檀香产业兼具绿色环保与文化传承的价值,在香港创立檀香山集团,集团以 “立足祖国大陆,放眼全球市场” 为战略,秉持 “诚信、承诺、承担” 的核心理念,专注打造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檀香全产业链。作为华人企业家,他深耕中国市场,推动檀香产业带动清远当地就业与生态改善,致力于中马文化经济交流,主张 “文化互融、经济互通、人心相通”。集团先后获 “亚太区杰出卓越品牌奖”“孙中山精神奖” 等荣誉。


楷模小传

檀香筑梦远,义超檀香多

—— 记檀香山集团创始人胡华龙

奋斗格言:宁做十年种树的果农,不做一茬收割的菜农, 以诚信立业,以利益共体报国。

企业家档案:胡华龙,马来西亚第四代华人,祖籍福建漳州诏安县,马来西亚槟城著名企业家,檀香山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2011 年,他洞察到檀香产业兼具绿色环保与文化传承的价值,在香港创立檀香山集团,集团以 “立足祖国大陆,放眼全球市场” 为战略,秉持 “诚信、承诺、承担” 的核心理念,专注打造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檀香全产业链。作为华人企业家,他深耕中国市场,推动檀香产业带动清远当地就业与生态改善,致力于中马文化经济交流,主张 “文化互融、经济互通、人心相通”。集团先后获 “亚太区杰出卓越品牌奖”“孙中山精神奖” 等荣誉。


檀香以其香料、医药、工艺的实用价值备受人们青睐,而其深厚的神圣、尊贵、艺术、仪式等的文化价值则是其灵魂所在,两者相互成就。从事檀香种植,通过发展科学、可持续、符合伦理的檀香种植业,确保文化实践所需原料的持续供给,保护与之相关的传统知识、技艺和生态智慧,传播和弘扬檀香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增强社区的文化认同和经济活力等,具有永续芬芳,惠及当代,泽被后世的重要意义。马来西亚第四代华人胡华龙,就是这样一位用产业链连接文化根脉,以诚信丈量商业边界的跨界企业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有名言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意思为“ 苦难如同打磨玉石,使人最终绽放光华。贫穷的磨砺可激发潜能,成就非凡人生”。如果用这句话形容胡华龙的青少年成长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华侨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都是富豪,尤其是前些年间。胡华龙,祖籍福建漳州诏安县的他,上个世纪中后期,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华人家庭。虽然到他已是第四代,父亲是渔夫,打渔为生,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拥有 6 个孩子的家庭并不富裕。在他的童年的记忆里,父亲风里来雨里去,母亲洗洗涮涮,忙于家务,构成了最朴素的生活底色。

为了生计,13 岁的他便开始半工半读。"暑假跟着父亲打鱼,开学带着海盐味的课本走进教室。" 那时的学校实行中英马三语教育,华文课本里的 "仁义礼智信" 与海边的风浪一起,塑造着他的价值观。

1982 年,18 岁的胡华龙中学毕业,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正式踏入社会。"不是不爱读书,是家里实在等不起。" 他轻描淡写的语气里,藏着少年早当家的坚韧。

1983年踏入社会后,他带着仅有的积蓄来到吉隆坡,在录像带租赁行业里挖到了第一桶金。"那时没有光碟,港剧靠录像带传播,我们晚上录制影带,白天骑着摩托车送货,最高一天跑过 20 个街区"。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技术迭代,录像带行业迅速衰落,他又陆续尝试过摆地摊、保健品销售,在 "短平快" "长期主义" 之间反复权衡。

23岁那年,也就是1987年,他回到老家从事最熟悉的海产销售,却很快发现 "安稳的单调" 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凌晨收鱼、天亮卖鱼,日子像渔网一样重复。。。"

1995 年,胡华龙进军保险行业。在保险行业的五年,不仅积累了人脉,更懂得了爱、关怀、分享,淬炼成“服从领导,效忠组织,积极进取,参与建设,取之社会,付诸社会,共识共谋”的优秀品质,为他后来创业成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檀香。"这种树既环保又有文化底蕴,符合绿色经济的趋势。" 彼时,全球檀香资源稀缺,而中国的香道文化正逐渐复兴。"从一棵树出发,能连接种植、加工、销售,还能传承文化 —— 这才是值得做一辈子的事。" 这一年,他在香港创立檀香山集团,定下 "立足大陆,放眼全球" 的战略,正式开启了跨界檀香产业的征程。

创新创业,厚积薄发

目标笃定是精准的分析与商业经验的沉淀。彼时他发现:檀香兼具环保、低碳特性,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其生长与利用过程对生态友好,契合绿色经济浪潮。檀香产业涵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能同时带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就业,对国家、人民、社会均有长远益处。檀香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如香道文化),希望通过产业实践传承这一文化根脉。更重要是全球檀香资源稀缺,而中国及东南亚市场对檀香产品(如香料、工艺品、养生品)的需求逐步复苏,具备长期发展空间。

2011 年,胡华龙在香港正式创立檀香山集团,其成立过程围绕 “全产业链布局” 与 “国际化战略” 展开,成立之初便确立 “起点香港、立足大陆、放眼全球” 的战略,以 “从一棵树出发,扎根中国,传承文化,链接世界” 为目标,规划覆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但是檀香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其超长的生长周期 —— 野生檀香需要三五十年才能结香,即便是人工培育,也需十余年才有初步收益。"这不是 ' 菜农 ' 一茬一茬的生意,而是 ' 果农 ' 一年一年的修行。" 胡华龙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檀香产业的特殊性,使其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企业发展面临技术与资源壁垒。为解决这些问题,胡华龙采取了如下举措:

整合核心资源。选择广东清远(“广州后花园”)作为种植核心区,此处环境适宜檀香生长,且周边大山环抱,能减少天灾影响。实践也证明,选址时优先考虑 “大山环抱” 的地理环境(如清远基地),天然抵御台风;同时建立精细化养护团队,降低病虫害影响,幸运的是,基地多年来未受重大天灾直接冲击。

技术合作突破。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达成合作,解决檀香育苗、种植的技术难题(因团队初期为 “门外汉”,急需专业支持)。

地方合作模式助力。与清远当地企业 “金鸡岩实业有限公司” 合作,对方提供土地资源,檀香山集团负责资金与运营,共同成立 “檀香林业有限公司”(香港公司控股 70%,地方合作方占 30%),形成利益绑定。

通过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合作,获得专业技术支持;联合地方企业解决土地与本地化运营问题,才得以突破壁垒。

为解决市场与模式的适配难题。强化 “文化赋能”,突出檀香的文化属性;优化会员制,将 “消费” 与 “收益” 绑定,让客户从 “购买者” 转变为 “参与者”,逐步培育市场认知。

搭建销售网络。以香港为总部,在深圳布局批发业务,通过电商模式覆盖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欧洲及中国香港等市场,形成 “种植在大陆、加工代运营、销售全球化” 的格局。

2020 年疫情导致跨境运输受阻、线下销售停滞,对依赖国际市场的业务造成影响。应对策略就是深化 “电商 + 会员制 + 订阅经济” 模式,确立 “三大共同体” 理念(利益、事业、命运),让客户与团队共担风险,反而增强了凝聚力,实现逆势稳定。

胡华龙率领檀香山集团的创新围绕 “模式、生态、理念” 三大维度展开,创新举措,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其根本的商业经营核心在于五大体制的丰富、完善与发展,也可以构成其根本商业道学,足所有商业人士借鉴。

其一,全产业链闭环模式:

从育苗到种植、加工(代加工合作)、销售全链条自主把控,避免中间环节断裂,确保产品品质与供应稳定,这在檀香行业(多为分散化经营)中属于稀缺能力。

其二,“电商 + 会员制” 的营销创新:

突破传统线下销售模式,以电商为核心渠道,结合会员制构建分层体系:

普通会员:消费可获积分、折扣;

深度会员:参与推广可获收益,成为 “利益共同体”;

   核心伙伴: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成为 “事业共同体” 与 “命运共同体”,形成 “客户即股东” 的粘性生态。

其三,“三大共同体” 的生态构建:

利益共同体:共享经营成果,客户、员工、合作方均可通过分红、提成获得收益;

事业共同体:鼓励全员参与产业建设(如会员推广、基地监督),让事业成为 “大家的事”;

命运共同体:共担风险(如疫情期间的损失分摊)、共享未来(如上市后的红利),将个体与企业的命运深度绑定。

其四,跨界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

与地方合作方(金鸡岩实业有限公司)采用 “土地入股 + 股份分红” 模式(对方出地占 30% 股份,檀香山出资金占 70%),而非传统租赁模式,既保障了地方利益,又确保了基地长期稳定运营,实现 “合作而非雇佣” 的共赢。

其五,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创新:

跳出 “单纯卖产品” 的思维,将檀香与香道文化、健康理念结合,开发檀香茶、香道体验课程等,让产业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既提升产品附加值,又强化了品牌辨识度。

这些是个磨难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取得成果的过程,这些共同构成了檀香山集团的发展底色,也体现了胡华龙 “宁走百步远,不涉一步险” 的经营哲学与 “长期主义” 的创业信念。

在事业发展的同时,胡华龙董事长屡获殊荣,成就备受各界肯定:2015年,荣获亚太区杰出卓越品牌大奖。2018年,获南洋商报《海丝先锋》表彰。2018年,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老故事频道》专访。2019年,荣获光华日报《孙中山精神奖》等。

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我是马来西亚华人,但血管里流的是中国血。" 胡华龙这种文化认同,深刻影响着他的商业决策。

在清远种植基地,他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强调 "利民、利环境、利文化" 的三位一体。基地雇佣了 50 多名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 3 万元;通过生态种植,改良了近千亩山地的土壤质量;每年举办 "香道文化节",邀请专家讲解传统香文化。"这里不仅是种植园,更是文化传承的据点。"

作为中马经济文化的桥梁,他常组织马来西亚华商考察团访问中国,也带着中国合作伙伴走进东南亚。"企业不仅是经济体,更是文化传播者。" 他在马来西亚推广中国的香道与诚信理念,也把东南亚的多元包容精神带回中国。

他的爱国情怀,更体现在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这几十年,中国的法治越来越完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市场潜力无限。" 他常对团队说:"我们扎根中国,不仅是做生意,更是参与民族复兴。"

"诚信、承诺、承担",这六个字深刻融入胡华龙的日常。这种坚守,也影响着他对下一代的教育。如今,年过六旬的胡华龙仍保持着忙碌的节奏:一半时间在马来西亚处理国际业务,一半时间在中国考察基地、对接资源。闲暇时,他喜欢看《狂飙》等电视剧,从剧情里琢磨人性与商道。他最佩服李嘉诚说过的一句话:当别人不明白时,我们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胡华龙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虽然没有值得炫耀的学历,但是行动与品质早已超越绝大多数人 ,炎黄子孙的吃苦耐劳,厚德载物等优秀品质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

檀香,这株穿越千年的东方奇木,既是《香谱》里 "能安心神" 的灵草,是丝绸之路上传颂的文明信物,更是今日绿色经济与文化复兴的交汇点。胡华龙与檀香山集团的实践,恰为这株古树注入了当代生命力,让古老树种在科学养护下实现可持续繁衍。当檀香的年轮继续延展,它记录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一个民族对文化自信的践行,一个时代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以及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共同向往。这缕从历史深处飘来的香气,终将在新时代的土壤里,芬芳出更辽阔的天地。

 

 


楷模荣誉

2015年,荣获亚太区杰出卓越品牌大奖

2018年,获南洋商报《海丝先锋》表彰

2018年,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老故事频道》专访

2019年,荣获光华日报《孙中山精神奖》



楷模事业

檀香山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


扫描访问手机站
联系邮箱
hrkmmrt8058@126.com
全国服务热线
010-5336805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通汇路18号
© 华人楷模名人堂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7563号